俗话讲,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乃官之本,为官先修德。做人是做官的前提,一个领导干部的作为,取决于本人的修为;改进干部作风是振兴发展的重要保证,让中原更加出彩,取决于我省领导干部的政治操守和严实作风。
“当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有了良好的人品操守做底子,做人才有骨气、做事才有硬气、做官才有正气。”省委书记谢伏瞻在全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暨省“两委”委员培训班上强调,领导干部要重操守,始终保持一颗敬畏心、平常心,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增强定力、严守纪律,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坚持依法用权、严以用权、廉洁用权。
古人说:“操存要有真宰,无真宰则遇事便倒,何以植顶天立地之砥柱?”真宰是一种信仰,信仰有一种巨大的无形的力量,可以操持人的内心,爱国将领、抗日英雄吉鸿昌给我们做出了良好表率。1920年,25岁的吉鸿昌时任营长,病重的父亲对他说:“当清白谦正,多为穷人着想,既做官就不许发财。不可以权谋私,否则,吾九泉下不得安眠。”牢记父训的吉鸿昌把“做官不许发财”六个字写在瓷碗上,成批烧制后分发给官兵,以此警示自己和部属。他言行一致,处处为民,一生清正。
像吉鸿昌这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撼动做人准则,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尤其在物质利益、官位及荣誉的诱惑下,在远离集体、没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坚守自己做人准则,就更不容易。清代有个叫叶存仁的官员,从政30余年,甘于淡泊,从不苟取。一次离任时,僚属们临别馈赠礼品,为避人耳目,特地夜里送来。叶存仁见状将馈赠品原封退回,并赋诗一首相赠:“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廉自慎独始,心由慎独安,由此便不难理解,为何周恩来经常与“我的修养要则”对表,吴玉章一辈子坚守“自省座右铭”,谢觉哉经常与自己“打官司”,用共产党人的标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领导干部职位越高,越要夙兴夜寐,越要按规则正确用权、谨慎用权、干净用权,越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名节和操守。领导干部首先是一个普通的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珍惜自己的人格魅力,做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同时,领导干部又不是一个普通的人,其一言一行对社会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时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谦诚态度,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实践中把做人与做官统一起来,把“立言”与“立行”统一起来,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把做人的过程看作是完善自我人格、夯实从政基石的过程,把做官的过程看作是提升政德境界、践行为民宗旨的过程。
为了保证领导干部时刻谦虚谨慎、勤奋砥砺、奋发有为,除了领导干部的道德觉悟,还需要从制度上强化责任,把《准则》《条例》的各项要求和规定落到实处。做到有权就有责,有责就需担责,出了问题就要问责,从而督促带动全省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清风明月的操守,永葆干净干事的本色,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